刘大姐最近有点小烦恼,想给自己投一份医疗险,但3年前的一次出险经历让她遇阻。“现在医保很多药不能报销,我就想给自己再上一份医疗险,但咨询了好几家保险公司说我3年前做过一个小手术理赔过一次,健康告知这栏通不过。有的公司告诉我至少要满4年才能再投保。”面对记者的采访,年近50岁的刘大姐说,“我最近咨询不少代理人,也看了很多材料,有免健康告知的保险,但基本都是1年期短期险,都不能保证续保,还有就是惠民保产品,免赔额太高了,对我来说意义不大。”
大多数买过医疗险的消费者都会遇到像刘大姐一样的问题,那就是必须健康告知。传统上,健康告知是保险公司评估投保人风险、决定是否承保以及如何确定保费的重要依据。但是,对于身体存在异常指标或既往病史的非标体人群来说,这一过程可能意味着保障机会的丧失、保费的大幅提升或是保障范围的缩水。
然而,《金融时报》记者注意到,近期一些保险机构开始推出免健康告知的保险产品,并以此作为卖点。不用健康告知就能投保,这一举措无疑给非标体人群带来了新的希望。
健康告知“铁门槛”松动
在保险领域,健康告知几乎是所有商业健康险,尤其是中高端医疗险不可逾越的环节。常见的健康告知内容包含既往病史、体检异常、家族遗传病等。保险公司据此了解投保人的健康情况,评估风险并决定是否承保、是否加费或设置责任免除条款。对于非标体人群,这一过程往往意味着保障机会的丧失或保障范围的大幅缩水。
应该说,站在保险公司的角度,健康告知是风险筛选的第一道,也是最重要的闸门。非标体人群的高赔付风险,使得保险公司不得不设置严格门槛。这种严格的健康告知模式,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保险公司控制了风险,但也限制了保险覆盖面的扩展,非标体人群难以获得有效的保险保障。以常见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为例,许多保险产品在健康告知环节对其设置了严格限制。有的产品直接拒保,让患者彻底失去通过商业保险转移风险的途径;有的虽然允许投保,但会除外甲状腺相关疾病的保障责任,这意味着一旦未来因甲状腺问题产生医疗费用,消费者将无法获得保险赔付。
但是,记者最新发现,这一“铁律”正在被逐渐打破,除了已经相对成熟的惠民保类产品外,有保险公司在中高端医疗险领域尝试推出免健康告知保险产品。如平安产险和泰康在线近期均推出了免健康告知的中高端医疗险,产品的主要卖点包括免健康告知、无职业限制、一般既往症可保可赔等。
“免健康告知的中高端医疗险,降低了投保门槛,让更多人能够轻松获得保险保障,解决了因健康状况被拒保的痛点。”业内专家表示,但由于无需健康告知,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相对较高,因此可能在保障范围、保额、理赔条件等方面有所限制,消费者在选择这类产品时,需要仔细了解保险条款,确保其能够满足自己的保障需求。另外值得关注的是,由于免除健康告知,上述两款产品的投保期限均为1年期,且不能保证续保。
非标体人群保险需求如何满足
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《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专题报告》数据,全国确诊的慢性病人群数量已超4亿人。其中,糖尿病、甲状腺结节、肺结节等检出率亦居高不下。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,更是进一步扩大了带病人群的规模。
“可以说,非标体人群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潜在保险消费群体,保险公司不能忽视这部分人群的保险保障需求。”有保险公司人士对记者说,以往保险公司设计医疗险产品时,既往症和慢性病人群普遍被定义为非标准健康体(非标体)人群,相比健康人群来说理赔风险更高,因此被绝大部分医疗险排除在外,但这些人群存在着投保意愿和投保需求,甚至因为疾病原因较之于健康群体有更强烈的投保需求,保险公司不应该将这部分人群排除在外。
记者从业内获悉,目前已经有中小保险公司尝试推出免健康告知且保证续保的产品。例如今年4月,水滴保联合德华安顾人寿推出了一款免健康告知且保证续保5年的百万医疗险产品。“如果大公司能推出既免健康告知,又能保证续保的保险产品就好了。”刘女士说。
但在业内专家看来,对非标体人群而言,免健康告知最突出的风险是“逆向选择”,也就是健康状况较差的人群更倾向于购买此类保险,而健康人群可能因保费升高或选择其他产品而流失,导致投保人群整体风险水平恶化,赔付率飙升,最终可能迫使产品停售或大幅涨价。
人保健康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顾春生曾表示,要满足非标体人群的保险保障需求,需要解决三大挑战。一是数据壁垒与定价难题。医疗数据分散导致险企缺乏非标体人群长期病程数据,精算依赖有限样本,易引发定价偏差;二是风控逻辑冲突。非标体医疗险需通过动态健康管理降低出险率,与传统保险“低频高损”运营模式不兼容,部分产品通过“责任缩减”控风险,削弱了保障价值;三是普惠与盈利难平衡。惠民保因低价吸引非标体投保,但健康体参保意愿下降推高赔付率,专病保险则受限于受众规模,风险分摊能力不足。
上述业内专家表示,保险公司可以针对非标体人群的具体疾病类型、健康状况和需求,开发更具针对性的定制化产品。例如针对特定慢性病患者推出专属的医疗险等。甚至可以引入动态定价机制,根据投保人的健康状况变化、理赔记录等因素调整保费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龙认为,我国非标体规模已达4亿人,满足这部分群体的保险需求,推动非标体保险创新,是未来医疗险市场发展的重要着力点。(记者 王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