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人口老龄化加速与保险业转型共振的当下,“保险+养老”正在从战略布局转向价值兑现。从上市险企披露的半年报业绩来看,头部险企正通过整合养老、健康、科技、综合金融等资源,不断开拓新的增长极。
“随着‘保险+养老’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以及10个家园连锁运营,2025年上半年,太保家园参观接待量近11万人次,生成入住资格函件数同比增长55%,拉动应交总保费同比增长44%,对推动保险主业高净值客户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。”太保寿险董事长赵永刚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,当前,养老服务与保险主业双向赋能的路径愈发清晰。
这一点多家上市险企管理层都有深刻体会。“当前,我们的医疗养老战略进入发展‘快车道’。”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,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介绍道,如今,平安已有六成客户享有医疗养老服务,客均合同数和资产规模远超普通客户。
据郭晓涛介绍,“综合金融+医疗养老”正在成为中国平安长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。其中,综合金融提供金融产品矩阵和渠道触达,医疗养老则满足客户真实需求、增强客户黏性,两者结合形成完整的业务闭环。在平安体系内,客户不仅可以买保险,还能存款、理财、就医、养老,形成高频、多触点的全方位服务链。这种模式使平安逐渐突破了传统保险公司“单一产品销售”的边界,转型为一个综合性的金融与健康生活服务集团。
“医疗养老不仅带来新收入,也成为客户黏性的‘护城河’。”郭晓涛进一步谈道,在平安的2.47亿客户中,三成新客户来自医疗养老转化,“服务带动销售”的模式正在被验证。中报显示,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,其客均合同数、客均AUM(管理客户资产)等指标,均远高于不享有该权益的客户。
当前,养老生态的深度布局正在重塑传统价值链条,推动保险从单纯的风险转移工具向“产品+服务+生态”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。这种重构体现在客户价值、资金结构、品牌壁垒等多个维度,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。这一点在特色养老服务提供上体现得尤为明显。
从半年报来看,各险企发挥保险资金长期、稳健优势,稳步推进养老服务供给,加快在重点战略区域的布局,着力构建特色养老生态。上半年,中国人寿积极推进CCRC(持续照料)养老社区、城心养老公寓、康养旅居三大养老产品线布局落地,已累计在15个城市布局19个机构养老项目,推出四款“随心居”旅居产品,研究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建设,满足客户多元养老需求。新华保险已经在全国28个城市布局了40个优质康养社区,“东西南北中”全国化战略布局持续深化;同时,整合内外部优质医疗资源,为客户提供覆盖疾病预防、就医协助、海外医疗等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,海外医联体服务网络已扩展至40家国际医院。
“中国太保一直把大康养作为核心战略之一,着力打造大康养一体化生态。未来,我们希望在三个方面做出特色。”谈及下一步发展,中国太保副总裁马欣表示,一是主业更协同。从客户需求看,康养不分家,今年,中国太保首次把健康保险和养老金融放在一起考量。新的大康养战略将紧盯医疗险、护理险、养老保障二支柱三支柱等确定性的增长机遇,抓住政策红利,以实现更好的保险业务增长。二是服务更专业。公司将进一步强化品质提升,在机构养老、居家照护、线上医疗和线下医院网络等领域,实现由全到专的升级。在机构养老方面,将更侧重“轻重结合、以轻为主”;在城市中心康养型养老社区方面,将更为注重做优品质、管好成本,提供高品质整合型解决方案。三是产服更融合。公司将以客户为中心,聚焦“防—诊—疗—住—养”全生命周期康养需求,增加客户触点,将高品质的服务融入产品创新,用服务场景助力发展。“大康养服务生态将助力公司从保单经营向客户经营升级。”马欣说。(记者 李丹琳)